泰一大数据分析指出,这些日子各大车企忙不迭报出喜人的销量数据。然而在2016年6月份,汽车质量问题投诉量却有显著的上涨势头,投诉排行榜的座次也发生了较大变化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投诉记录,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,中心官网收录到了五千多起针对乘用车质量问题的投诉。车聚君经过排重、去伪、核对,最后整理出5,221个投诉样本。
泰一大数据分析显示从2015年开始,车聚君统计汽车投诉排行榜已有一年多时间。将这一年来的投诉量进行对比,非常显眼的结论就是:投诉量在明显增多。6月份,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汽车投诉样本的数量为1,103例,这是车聚君统计榜单以来投诉量最大的月份。如果进行同期对比,2015年6月份投诉量只有400多例,2016年6月份同比翻了一倍还多。按照季度划分,2016年第二季度投诉总数为2,644例,2016年第一季度为2,470例,环比增长7.0%。按照半年划分,去年下半年,投诉案例共3,096例,今年上半年数量高出68.6%。
|
泰一大数据分析指出,“投诉销量比”是车聚网首创概念,主要用来回应“卖得多所以被投诉多”的质疑—它的内涵,就是每单位销量对应的投诉量到底有多高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一概念需要销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参考意义。例如有些进口车销量极低,偶然被投诉个别几次,计算下来“投诉销量比”很高,但不能说这款车质量问题一定很多。
泰一数据分析平台显示,卡罗拉由于第一季度CVT故障频发,即便第二季度问题有所改善,仍然在半年榜上登了一个不太光彩的“顶”。雪佛兰创酷,轮胎问题占据441例。长安福特蒙迪欧排在第3名,异味问题亟待改善。雷凌排第4,较第一季度改善了一位。
我们理解厂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,拥有更新技术、更低成本、更快速度,才能有一席之地。有了销量与市场份额,各级职业经理人才能高升或保位。这些追求本身都没有错,但任何追求都不能跨越一条底线: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。这当然也需要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与严格执行。泰一数据分析认为,对消费者而言,还是老的不能再老的忠告:不迷信任何品牌,不盲求新技术,新车一般上市半年后再做决定。